心理故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心理故事 > 正文

原创丨如果孩子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感,那么……

admin 2025-03-05 356 0

点击↑关注 “江西睿德心理


作者 | MOMO
全文合计约2500字
阅读时间约5分钟


前两天,武汉一位中学生凌晨从9楼家中跳下身亡,事件在微博上发酵,登上热搜。新闻报道说是因为孩子在学校里用手表听歌被收缴,并且被老师用戒尺体罚。是否全貌不得而知,但是又一个尚在青春的生命消失了,这是让人沉痛的事情。

这意味着一个青春年少的孩子,一个本该充满活力和希望、充满抗争精神的生命,他面对现实时,缴械投降了。

其绝望程度甚至超过成人。


到底是什么剥夺了那些孩子们对于生命的意义感?

是什么让他们对『活着』感到麻木?


我听到很多身边的家长鸡娃,原因很简单:阶层在固化,社会资源流通不再顺畅,个体通过努力可以上升的空间越来越窄,一旦孩子不努力,他们就将面临阶层跌落,沦为社会底层的牛马,人生从此不得自由,所以不鸡不行。

我有一个朋友在和一位老师探讨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拒学在家时,老师非常激动而坚定地说,这是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太玻璃心了,没有应对挫折的能力,应该交给家长严加管教。

言下之意,这是孩子的错。

朋友说,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到非常脆弱,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的痛苦。

老师强调孩子的责任和错误,似乎一旦承认孩子也有痛苦,就会无法管教他们积极上进。

这原本是不该对立的两件事情,可是几轮沟通之后,我的朋友惨遭老师拉黑。

我相信老师的言论会有不少成人赞同,因为我们太习惯于battle对错,太不习惯面对情感。


就好像知道一个人某一方面错了就可以让TA去担负全责,不必要再考虑TA是否在这个过程当中感到脆弱或受伤

情绪情感,尤其是脆弱的情绪情感——在我们的文化中似乎是一种多余的东西,成王败寇才是我们的生存法则。

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成人其实已经不懂、不想、也不会去爱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孩子要如何去平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这个社会对他们所提出的过高要求。

TA们怎么能够对这个世界拥有好的观感。


所谓『观感』,就是一个人内在的信念与印象。

譬如TA如果相信真善美和正义,那么TA内在的观感便是积极的。

当个体在遭遇挫折与逆境时,一个人内在的这些积极体验会成为TA的心理健康保护伞,保护TA不对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

这也正是我们关注内在世界、关注情绪情感的意义之一。

反观我们的儿童青少年们,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极具割裂性的两极化表现。

一方面,TA们拥有前所未有的资讯和独立思考能力,明白自己的边界,不轻易认同主流引导的价值观。

但是同时,TA们却居然也是最容易放弃和躺平的一代。


越来越多的孩子依靠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在学校里苦苦支撑,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拒学、休学,甚至自残轻生。

我不禁要试问,我们的孩子们,TA们对这个世界、对生命的内在观感是怎样的?

躺平一族,一直是虚无主义泛滥的人群。

许多拒学、退学的孩子,看似在家休养,实际上内心一直处于极度煎熬的处境中。

TA们往往失去目标,对抗卷生卷死的压力的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自我发展停滞的代价。

而在学校里拼命刷题的孩子们,虽然减负口号喊了一遍又一遍,可是口号阻挡不了大学生们逼仄的就业环境,改变不了既成事实的每一个社会问题,TA们只有拿自己年轻的生命,投掷于无边的题海之中,去搏一个出位的机会。


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成为了这一代孩子们普遍的一种焦虑心境。

它容易导致个体自我效能感削弱,动力减退,对未来的希望感弱化乃至断裂,也容易冲击到个体内在的积极观感。

严重时,便会使人陷入抑郁与绝望,失去意义感,甚至想要放弃生命。

这让我不得不思考,当公平不再是理所当然时,成人们如何帮助孩子们保存自己心目当中对这个世界正向的观感?

当努力不再能够保障未来时,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赋予生命新的意义?

毕竟,在现在的文化背景下,活着,绝不仅止于生理存活。

对许多人来说,压垮自己的并非物质的贫困,而是希望的丧失,是生命陷落于无意义的深渊,令灵魂崩解。


这让我想起我的老师向我分享的一件事。

他的一位堂妹因为游乐园设施的质量问题,在玩蹦床时意外骨折,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

他妹妹决定起诉法院,结果对方运用一些法律空隙,逃脱制裁,这个结果令她身心俱疲,情绪低落。

我的老师决定要保护和帮助她,他主动承担起了上诉过程中的所有诉讼事宜。

老师告诉我们,上诉不一定会赢,但是他仍然决定这么做,因为他最终要保护的,是妹妹的内在观感——如果一个人明明受到了伤害,正义却无法伸张,这会让她失去对世界的信任,从此或许将对很多事情抱以悲观的态度。

可是,如果有人愿意站出来理解她的痛苦,诉说她的经历,保护她不再受伤,那么,上诉结果输赢与否都不重要了,因为她的心不会被黑暗摧毁。

我被这件事情震动。

这就是反抗的意义,这也是承认脆弱,保护脆弱者的意义。

反抗,不是为了一定要打赢,而是当我们开始反抗的时刻,就已经战胜了内在的黑暗。

哪咤2在今年的春节档异军突起,成绩斐然。

“我命由我不由天。”

“如果前面没有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仿佛彰显着一个青少年无与伦比的活力和勇气。

朋友说,这影片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共鸣,是因为大家虽然代入的角色各异,但都看到了两个字——“不服”!

因为不服,所以反抗,因为反抗,所以激昂。


青春期是一个人极其重要的阶段。

它连接着人的童年和成年,也意味着一个人从孩童的单纯接触家庭的层面,逐步拓展到开始接触社会,拥有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

青春期是一个个体认识社会和外部世界的开始,一个社会的开放与成熟程度如何,只要看这个社会的青少年状态如何就可以了。

正因如此,我想,身为成人,我们有必要张开羽翼,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对世界更加美好的观感。

正义有人伸张,公平有人争取,脆弱有人共情。

即使是像吒儿那样的“魔童”,即使是现实生活里的“学渣”,也还是有人疼爱,有生而为人的尊严和成为自己的空间。

加缪说,反抗即自由。

而我想说,过程即意义。

谨以此篇,是我张开的一次羽翼,你我共勉。


v2-075745b0a617a2388e52e613127296d8_720w.jpg




TAGS:

相关推荐

  • 好文丨比意志力更强大的,是你的内心驱动力

    好文丨比意志力更强大的,是你的内心驱动力

    作者|MOMO全文合计约1700字阅读时间约3-4分钟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列好了详细的计划,却总在执行时拖延;减肥、学习、提升技能,刚开始热情满满,没过多久就半途而废;看着别人坚持做一件事时动力十足,自己却总像被抽走了能量,找不到...

    2025-09-01 33 0

  • 好文丨职场人看《凡人修仙传》

    好文丨职场人看《凡人修仙传》

    作者|MOMO全文合计约29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这段时间追《凡人修仙传》系列衍生产作品已经追得不知天地为何物了。今天就想就剧版和动漫版分享一点职场打工人的“修道心得”。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异世界的奇幻故事,实则映射着现代人在社会洪流中的...

    2025-08-20 65 0

  • 科普丨强迫性重复

    科普丨强迫性重复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下定决心远离控制欲强的人,却在新的亲密关系里再次陷入被支配的困境;每次换工作都发誓要摆脱“背锅侠”的命运,可没过多久又成了团队里默默扛下所有的人;甚至连选餐厅、买衣服,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和过去惊人相似的选择...

    2025-08-11 106 0

  • 好文丨“每次安慰朋友,我都想拉黑TA”:如何避免被负能量吞噬

    好文丨“每次安慰朋友,我都想拉黑TA”:如何避免被负能量吞噬

    作者|MOMO字数约:28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01你有这样的朋友吗,每次找你聊天必定是为了大吐苦水,且听不进任何建议。陈文至今还记得小丁第一次开口借钱时的样子——电话那头他声音虚弱,说自己出了车祸,急需钱做手术。陈文心一软,二话不...

    2025-08-04 116 0

  • 科普丨压力值悄悄爆表,你的身体在报警了!

    科普丨压力值悄悄爆表,你的身体在报警了!

    当代生活中,压力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绪反应。根据数据调研,‌76%的中国城镇居民存在心理压力‌,其中34%处于严重压力状态。年轻群体尤为突出,18-24岁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大学生中45.28%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压力导致的失...

    2025-07-24 166 0

  • 好文丨南昌中考成绩卷到700分?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未来……

    好文丨南昌中考成绩卷到700分?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未来……

    最近听身边的家长谈论最多的就是南昌的中考分数线——实在是太高了!重点学校的分数线都在700多分,中考满分才740,700分以上,跟满分也没什么差别。家长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们,读书真是太难了!卷成绩的孩子,无休止的作业、考试排名、补课占据...

    2025-07-15 17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