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故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心理故事 > 正文

原创丨不要让自己成为焦虑发射器

admin 2024-10-04 714 0

点击↑关注 “江西睿德心理”


作者 | 周力
全文合计约2100字
阅读时间约4-5分钟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他的孩子刚升入三年级。

有一天接孩子放学回家,小孩特别严肃的和他说,老师说三年级会出现成绩滑坡现象。

朋友听到后,连忙抓住机会给小孩做一番思想教育。

朋友说:老师说的很对啊,三年级是一个衔接的阶段,你不努力,成绩就会下降。

我问他,那孩子什么反应?

他说,没注意,只记得自己咔咔一顿价值输出,孩子听没听懂他也不知道,不过孩子后来也没说什么。

我相信老师口中的三年级成绩滑波是真实的现象,我的好朋友的价值输出也是很有道理的。

但问题是,对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他听懂了吗?


01 被「完蛋」的人生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三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对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或从没发生过的事情还不能进行思考。
所以他们还不能理解三年级的成绩滑波现象。
孩子多数都是敏感的,可以感受得到大人在讲这件事时的「情绪反应」,这时候孩子就成了家长情绪的「接收者」。
问题就来了。
家长所谓的价值观输出——究竟是在提醒孩子要及时转换学习思路,还是家长已经化身成一枚「焦虑发射器」在朝孩子投射自己的焦虑?
我们都经历过孩子时期,知道自己小时候对于成绩的态度,更多时候来自家长如何看待成绩。
家长是更看重考卷上的分数,还是更重视孩子的所学所得,决定了他们对待孩子成绩下滑的情绪。
那么回到文章开头。我完全可以想象,朋友在做价值输送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设想「孩子成绩下滑」在实际生活中还没有发生。
他只是就着「老师的假定」的话题,自行想象孩子成绩下滑的情景,从而引发自身焦虑,又将「焦虑包装成了价值输送」,传达给了孩子。
努力与成绩下滑,并不是直接因果关系。
而诸如此类的「焦虑发射」并不仅仅只发生在家长与孩子之间。
试着回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曾经听过这样的言论——

考不上大学,以后会过得很惨。
不要和他结婚,吃苦就在眼前。 
不要玩剪刀,会把眼睛戳瞎。
不要去游泳,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 
小心家里的这几样东西,再不丢掉就完了。

这些话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如果你不做什么,就会完蛋;或者如果你做了什么,就会完蛋。
听久了听多了,不知道你是否产生过这样的想法:好像人生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会完蛋」
「我会完蛋」。
图片
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初衷肯定是帮助孩子去重视三年级的学习。
可是这样的方式,可能没有办法达成大人预想的效果,反而让孩子感觉到焦虑和害怕。
我们都知道,人无法在焦虑中做好事情,孩子同样也不能在焦虑中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更何况焦虑还会带来一个问题: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是相信自己可以解决困难?
还是会下意识去想——原来家长和老师说的对,到了三年级就学不好。

02  别做「焦虑发射器」
在这里,我想请问正在看文章的诸位一个问题:你有过因为35岁失业焦虑而选择在职场忍气吞声的经历吗?
或者因为假定要做的事情会是失败的,所以不敢轻易尝试吗?
可能有,可能没有。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在此时突然会清晰意识到,这些对「未来的假定」,正在滋生「焦虑」
我们害怕自己会完蛋,所以小心谨慎。
生活不再有趣,而是变成对某种预言的验证。
我们曾经努力抵抗过社会、工作、生活带来的种种压力,却在不知不觉间让压力侵袭,自己也变成了「焦虑的发射器」
当然,这不是你的错。
一个人带着这么多焦虑到处走,太难受了,所以TA一定会到处扔,扔给谁都行。大家一起焦虑。
从一个人的焦虑到一群人的焦虑,焦虑变得更大了。
焦虑是一个可怕的怪兽,它有一个无底洞肚子,它会让你往一直往里面填,一直填。
用焦虑蔓延出的各种负面情绪会把这头怪兽喂养得越来越大。
那么,究竟怎么样才可以打败它呢?
答案就是行动。

03  不「焦虑」的容器
当老师说三年级会出现成绩滑波现象的时候。
家长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告诉孩子学习上的挑战和困难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也许你可以这样和孩子这么说:你升入三年级了,所学的东西会更难一点,这是不是很正常?如果你三年级了,还在学1加1,那岂不是很无聊?你会遇到困难,说明你长大了,困难的存在,让我们有机会长得更扎实。所以遇到困难别害怕,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去面对。因为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做三年级小孩的爸妈。
其次,让孩子理解,现在学不会不是TA不好,也不是TA不够努力。
可能是因为这个学习本身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就好像桃花在春天才开,你要它在十月的时候开花,那它肯定是做不到的。
有时候要慢慢的等待,把现在的事情一点点的做好,比如当你做这道题的时候,心里只想着这道题,而不是做不来,就考不好,考不好就完蛋的恶性循环。这对于解决当下的困难,一点帮助都没有。
现在是通往未来的一座桥,慢慢走,才会到达。
但焦虑的人,无可避免就是会去假定未来——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焦虑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了避免失败。
只想一直焦虑,就不用去面对失败了。
其实不用想这么多,只要记住,就算失败了,下一次再开始也不会从零开始啦,而是从经验中开始。
失败是我们的一个朋友,只要我们不那么害怕它的存在,它就会慢慢的靠近我们,而且它会告诉我们好多事。比如,它告诉我们什么是自信心?
真正的自信是来自于不害怕失败。我们越可以和失败做朋友,我们就越不害怕它,这样我们也会越自信。那种觉得自己即使遇到了困难,也可以去学习的心情,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嘛。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希望家长面对孩子成绩下滑,是想办法解决,而不是用言语去伤害。
当孩子做不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其实讲一些气话是容易的。但这些伤害对方的话,其实对解决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对方不会因为你说一些狠话、气话,问题就会解决。
有的时候就是需要办法,有趣的是,当我们的大脑被强烈的情绪所笼罩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思考,没有空间想办法。
所以先冷静下来,想一想,才可以找到办法。
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打架,他一和你说这件事,你就说他没用。你说他没用,他下次遇到这个冲突,就会变得有用吗?当然不会啊。也许你可以先了解情况,甚至教孩子几招。
孩子口袋里的办法越多,下次他遇到类似的情况的话,会不会就更容易去处理?就好像武侠小说中行走江湖的侠客,会的招式越多,越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所以骂孩子是没有用的,除了贬低他,损害他的自尊心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在学习上,就更是如此,学习的方式要符合孩子发展的规律,难度要适合孩子的接受程度,拔苗助长没有好下场。

写到这里,请我们都仔细感受一下,是不是做了自己的焦虑发射器,或者又对别人发射了焦虑?
这些焦虑是真实的吗?
还是无谓的担忧。
不论真不真,我们生活在当下,很多时候光焦虑没有用的,得做点什么,才能让自己更有力量去面对。
如果是在设想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焦虑,那焦虑也没有用,那样的焦虑就是一个骗子,它欺骗我们拱手出让我们的今天,可不要上当哦!

v2-075745b0a617a2388e52e613127296d8_720w.jpg

TAGS:

相关推荐

  • 好文丨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和焦虑打一场 “持久战”

    好文丨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和焦虑打一场 “持久战”

    作者|熊丹成全文合计约1500字阅读时间约3-4分钟小时候,我总爱陷在自己的白日梦里。现实里得不到的玩具、没去过的远方、未实现的小小心愿,都能在幻想里一一成真。那种沉浸其中的快乐,像婴儿攥着一个能随时安抚自己的奶嘴,只要念头一落,就能瞬间...

    2025-09-13 24 0

  • 好文丨比意志力更强大的,是你的内心驱动力

    好文丨比意志力更强大的,是你的内心驱动力

    作者|MOMO全文合计约1700字阅读时间约3-4分钟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列好了详细的计划,却总在执行时拖延;减肥、学习、提升技能,刚开始热情满满,没过多久就半途而废;看着别人坚持做一件事时动力十足,自己却总像被抽走了能量,找不到...

    2025-09-01 87 0

  • 好文丨职场人看《凡人修仙传》

    好文丨职场人看《凡人修仙传》

    作者|MOMO全文合计约29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这段时间追《凡人修仙传》系列衍生产作品已经追得不知天地为何物了。今天就想就剧版和动漫版分享一点职场打工人的“修道心得”。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异世界的奇幻故事,实则映射着现代人在社会洪流中的...

    2025-08-20 101 0

  • 科普丨强迫性重复

    科普丨强迫性重复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下定决心远离控制欲强的人,却在新的亲密关系里再次陷入被支配的困境;每次换工作都发誓要摆脱“背锅侠”的命运,可没过多久又成了团队里默默扛下所有的人;甚至连选餐厅、买衣服,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和过去惊人相似的选择...

    2025-08-11 149 0

  • 好文丨“每次安慰朋友,我都想拉黑TA”:如何避免被负能量吞噬

    好文丨“每次安慰朋友,我都想拉黑TA”:如何避免被负能量吞噬

    作者|MOMO字数约:28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01你有这样的朋友吗,每次找你聊天必定是为了大吐苦水,且听不进任何建议。陈文至今还记得小丁第一次开口借钱时的样子——电话那头他声音虚弱,说自己出了车祸,急需钱做手术。陈文心一软,二话不...

    2025-08-04 151 0

  • 科普丨压力值悄悄爆表,你的身体在报警了!

    科普丨压力值悄悄爆表,你的身体在报警了!

    当代生活中,压力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绪反应。根据数据调研,‌76%的中国城镇居民存在心理压力‌,其中34%处于严重压力状态。年轻群体尤为突出,18-24岁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大学生中45.28%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压力导致的失...

    2025-07-24 2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