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故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心理故事 > 正文

13个问题与解答,解决你与0-2岁宝宝相处时的小困惑。

admin 2020-05-31 2772 0

江西睿德心理

有态 有温 有尺




育儿指南或是规律的生活不见得适合每个人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唯有细心的观察宝宝饿了解自己
才能找出最适合自己和宝宝的相处之道

 希望以下13个问题与解答可以帮助到你:

1、宝宝生气了,怎么办?
2、新生宝宝要无条件满足吗?
3、睡觉总是需要哄是怎么回事?
4、什么时候断奶?
5、如何帮助宝宝迎接弟妹的来临
6、如何训练孩子顺利如厕? 
7、如何训练2岁宝宝自己吃饭
8、如何帮助孩子分床与分房
9、如何帮助宝宝接受与妈妈的分离
10、为什么宝宝需要TA的小熊?
11、妈妈重回职场,宝宝怎么办?
12、2岁的宝宝要什么就给什么吗?
13、利用电视来照顾小孩好吗?

 

1、宝宝生气了,怎么办?


新生儿宝宝的哭声除了会是因为身体上的痛苦之外,也可能会是因为面临新的感官刺激和陌生环境的混乱带来的不安感和不愉快引起的。


面对新生儿哭闹不休,保持冷静是妥善处理的第一步


宝宝的感觉是相当直接鲜明的,我们既要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也保持大人的立场不受宝宝情绪的影响,了解并给到他们所需要的安慰和安全感


如果有时候情况失控,妈妈和宝宝暂时分开彼此冷静一下会比较好。


“完美”的父母不见得会带给宝宝最多的欢笑,亲子关系就像其他的人际关系一样,经历风风雨雨之后会更加深厚。


 


2、新生宝宝要无条件满足吗?


新生父母通常都很担心宝宝会爱哭,不易入睡或依赖性太重等问题,并担心这些问题永远不会消失。


如果父母满足新生儿宝宝的一切需求(一哭就抱、只要妈妈的哄抱、饿了就给奶喝等等)


他们常常会被警告,太放纵宝宝的行为不加以节制的话,就会“自讨苦吃”,这样等于“宠坏”宝宝,将来一定会后悔。


大部分刚出生的宝宝一次只能面对一点儿挫折,他们需要感受到父母包容他们的无助。


无论宝宝是寻求慰藉还是真的肚子饿,父母都应该尽量满足他,目的是让他知道世界是安全的。


只有宝宝有了足够的正面经验,才会越来越坚强,越来越自在。


也比较能够在事情不顺的时候,处理突然的负面情绪。


父母需要牢记一点,这一切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这样对宝宝和自己都有好处。

 


3、睡觉总是需要哄是怎么回事?


对宝宝而言,睡觉代表着分离。


这个问题对父母、宝宝和幼儿来说都跟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把宝宝放到婴儿床睡觉时的方式、亲吻道晚安,或是说话,这些动作都会把父母内心最深处的感受传递给宝宝。


宝宝六个月大的时候,她通常已经可以开始尝试独自面对妈妈不在身边的事实。


只要妈妈不要离开宝宝身边太久,她就可以靠思考和记忆帮助自己度过这段时间。


 


4、什么时候断奶?


这个问题有个特别让人感到痛楚的部分:


妈妈通常担心,一旦停止喂母乳,就会失去她们在宝宝心里特殊的地位


从喂母乳这个过程中获得安抚、安全感和关爱的不仅仅是宝宝,断奶,也代表着母亲认同放弃这项专属于她的权利,甚至会因此感到心情低落。


宝宝需要我们为他坚强起来,使他们敏锐又坚信地察觉到我们认为是该停止喂母乳的时候。


有时候,也许宝宝的表现会显得这个过程似乎很容易,但我们决不能漠视带给宝宝的痛苦和复杂情绪的负面冲击,这样会使得宝宝失去更了解自己的重要机会。


关于什么时候断奶,并不是一个时间节点的答案。


每个宝宝都会有不同阶段的发展信号,这需要父母的细心观察。


当宝宝开始长牙且有能力咀嚼食物了,这也许是一个宝宝需要断奶的先兆。


如果宝宝开始反复玩丢东西的游戏,他也可能在失去与复得的过程中确认妈妈的存在,开始准备与妈妈的分离了。


毕竟,可以说断奶是人出生以来经历的第一场重大的分离。


 

 

5、如何帮助宝宝迎接弟妹的来临


有研究表明,一岁的宝宝不用等到新生儿出生就已经能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了


毕竟原本他事家里最受宠爱的那个人,现在他要学习包容另一个小生命的到来,将原本独占的爱的空间分享一部分给弟妹。


这无论对于小宝宝还是大宝宝,甚至成人来说都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妈妈怀孕时就应该和大宝宝展开对话,聊聊新贝比,哪怕他只有一岁,甚至采用他的可行性建议


在大宝宝面前给新生儿喂母乳是件想到敏感的事情,这样亲密的画面会让他们觉得好像失去了妈妈的关注,同时在提醒自己,不再是小宝宝了。


本来他们是想要一心长大,可现在他们又会很想回到小时候。


这时候妈妈可能会觉得很精疲力尽,一方面要喂母乳,一方面又要安慰沮丧和想要引起关注的大宝宝。


此刻,爸爸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给到妈妈和大宝宝生理上和情绪上的协助与支持。


对于大宝宝来说,和爸爸又特别的相处时间可以缓解因为看到妈在新生儿身上投注的精神和注意力所带来的冲击。


如果没有办法有人协助,可以先用饮料、饼干或其他一些活动安抚大宝宝,让他们独处一下,帮助他们控制情绪,觉得自己也受到了照顾,感受到妈妈也很在意他们。


如果这些都不管用,先别沮丧!


毕竟没有人事超人,下次或许就有用了!

 

 


6、如何训练孩子顺利如厕?


年龄并不是开始如厕训练的“硬性指标”。


当你发现,孩子有了表达大小便的意愿、听得懂而且能按你说的照做、控制能力明显提高时,这也许是如厕训练的最好时机。


父母最早先让孩子在家穿普通内裤、出门和睡觉时穿纸尿裤,一步步再向“在家、出门、睡觉都穿普通内裤”过渡。


刚开始时,家长和孩子说如厕的事情时的态度很重要,“尽量想起来叫妈妈,想不起来也不要紧,很正常”。


当他不小心尿在身上时,不要打骂,用平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可以问孩子,要不要去上厕所,但要避免强行让孩子大小便


一个孩子从无序大小便,到完全能自主如厕,需要3-4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可能遭遇:“孩子不愿意坐在马桶上”、“失控尿在裤子上”、“突然不肯正常如厕”等问题,要有耐心。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事都做对,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继续陪伴我们的孩子。



7、如何训练2岁宝宝自己吃饭


宝宝自己吃饭,是一种很复杂的活动,它会高度协调训练宝宝的手、眼、嘴的动作,同时还伴随着上半身多组肌肉的配合。


宝宝不会一下子就学会自己吃饭的,当你发现宝宝对抓握食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些小块的食物抓握,让宝宝习惯用手抓食,然后再过渡到用勺。


宝宝在最开始拿勺的时候,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勺子,耐心等待一会儿,接受他会把食物弄得四处狼藉的现实。


让宝宝坐在儿童餐椅上吃饭,这样可以帮他养成一个良好的用餐习惯。


当宝宝吃累了,用勺子在盘子里乱扒拉时,不要着急收走食物,可以在盘子里留点儿东西,让他继续做实验


尽量保持就餐的环境轻松愉快



8、如何帮助孩子分床与分房


大多数小孩子认为父母的床是全世界最好、最舒服的的,常渴望裹着柔软的被子入睡。


孩子什么时候应该跟父母分房睡,时间点不重要,关键是要使孩子乐意接受。


一般来说,孩子在3岁左右不同床,6岁之前分房睡,让孩子有自己的适应周期。


孩子分床睡要有计划,循序渐进,节奏的跨度不要太大,先分被子睡,让孩子单独盖一条小被子,然后再分床睡,最后再过渡到分房睡。


在正式分房之前,可以举行一些仪式,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


和孩子一起布置属于他的房间,尽量选择孩子熟悉的被褥、床单,还有睡前抱着的玩具等。


告诉孩子随时可以过来找爸爸妈妈,孩子开始分房睡的时候可能不会适应,这都是很正常的。

 

孩子常常害怕黑夜,他们可能会在夜间到父母的床上寻求安慰,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温柔而坚定地引导孩子


使孩子确信,他想象的恐惧是被重视的但并不是真的有需要父母整晚防护那样的危险。

 


9、如何帮助宝宝接受与妈妈的分离


可以预见孩子在和父母说再见时会感到懊恼,但是对于成长和发展却是必要的。

 

如果孩子哭闹着极度舍不得放开他的母亲,那么分离的时候会是让人担心的。


他可能给人一种他会“永远失去她”和再也看不到她的印象。


如果孩子在家里表现得不好,那么他会认为妈妈在试图摆脱他。


如果妈妈总是离开孩子去工作或是去购物,孩子会感觉没有获得足够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有时候,父母会决定在孩子忙于玩耍的时候溜走以避免他难过。


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孩子会突然注意到父母没有说再见就离开了,而变得焦虑她是否会回来以及何时回来。


因此提前预告分离、明确地跟孩子告别以及准时出现对孩子来说显得特别重要!

 

处理分离的痛苦恰当地说再见是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应对分离的最好的模板。



10、为什么宝宝需要TA的小熊?


1-2岁的宝宝正在努力适应和妈妈的分离,这时TA往往会借助一个能够象征妈妈的物品来陪伴和安抚自己。


比如小熊、棉被、妈妈的衣服、某个喜爱的玩具等。


借助它们,孩子可以一面感受妈妈的存在,一面体验跟妈妈的分离,而不用经历“突然失去妈妈”的惊慌和痛苦。


我们把这些替代妈妈的安抚物称为“过渡客体”。


当孩子开始能够使用过渡客体时,TA的想象能力正在发展,这意味着TA开始尝试独立啦。


所以,当孩子需要TA的小熊时,不要觉得这样不合适,可以多与孩子讨论TA对于分离的感受和幻想,理解TA的情绪和困难。


通过和孩子游戏、带他们参与社交、拓展人际关系、增加社会活动等来帮助TA缓解焦虑。



11、妈妈重回职场,宝宝怎么办?


许多因素会影响宝宝对这个重大转变的反应。


包括年纪个性的韧性度他和父母的感情面对失落和分离的态度以及是否准备好对妈妈以外的人产生依赖


妈妈需要处理好自己的内疚、不舍和担心,坚持做正确的事,利用自己和身边的资源,帮助宝宝面对和妈妈分离的挑战。


① 要能够涵容宝宝的失落、悲伤和愤怒,让TA知道这些感受可以被接受和了解。


② 明确地和宝宝告别,而不是偷偷溜走,帮助宝宝面对离别,使宝宝对分离产生可以预期和控制的感觉。


③ 通过躲猫猫、捉迷藏等游戏,帮助孩子熟悉和接受跟妈妈分离的过程。


④ 对宝宝稍稍放手,允许其他人接近孩子,分享亲密经验,如:喂奶、帮宝宝洗澡、安抚以及和宝宝游戏。

 


12、2岁的宝宝要什么就给什么吗?


人际边界的清晰是和宝宝恰当得体的自尊感紧密相连的。


当宝宝提出一个要求,除去考虑对TA欲望的满足外,还需要关注宝宝自尊感的建立


首先,对宝宝的需求给予足够的满足是需要的,这是宝宝安全感建立的基础,也是TA获得尊重和价值感的第一步。


宝宝可能也会从中学习到如何尊重和满足他人。


其次,对于某些要求适当地予以拒绝也是需要的,这使孩子不至于陷入自己无所不能的幻想中。


恰当的拒绝也能使孩子感知到父母有和他们不同的看法,并且爸爸妈妈有能力维护自己的界限。


孩子在某些时刻,需要学会尊重父母,如同爸爸妈妈尊重TA一样。


恰当的被拒绝的经验,同样有助于建立孩子合理的边界与健康的人格。

 


13、利用电视来照顾小孩好吗?

 

偶尔利用电视来照顾小孩,是用来填补玩乐和睡前时间空档的合理方法,但是需要注意一些面向。


首先,大人陪同孩子有选择性地观看适合孩子的DVD或电视节目,这接近于陪伴孩子看书,是一种比较容易获得实质意义的行为。


看DVD比看电视好些,因为可以挑选好的影片且可以控制时间。


需要谨防孩子只是利用电视来消磨无人关照的时间,这样孩子可能什么都没做获得,却过渡沉溺于电视


另一个风险是,孩子观看到一些不适合他这个年纪观看的节目,如色情或暴力,或是适合更大的孩子观看、却不适合小孩子的节目。


最后,过多的电视节目容易导致孩子大脑过度兴奋


在每个成长阶段中,小孩应该从事属于他们年纪的活动,这是相当重要的。




TAGS:

相关推荐

  • 好文丨比意志力更强大的,是你的内心驱动力

    好文丨比意志力更强大的,是你的内心驱动力

    作者|MOMO全文合计约1700字阅读时间约3-4分钟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列好了详细的计划,却总在执行时拖延;减肥、学习、提升技能,刚开始热情满满,没过多久就半途而废;看着别人坚持做一件事时动力十足,自己却总像被抽走了能量,找不到...

    2025-09-01 40 0

  • 好文丨职场人看《凡人修仙传》

    好文丨职场人看《凡人修仙传》

    作者|MOMO全文合计约29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这段时间追《凡人修仙传》系列衍生产作品已经追得不知天地为何物了。今天就想就剧版和动漫版分享一点职场打工人的“修道心得”。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异世界的奇幻故事,实则映射着现代人在社会洪流中的...

    2025-08-20 68 0

  • 科普丨强迫性重复

    科普丨强迫性重复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下定决心远离控制欲强的人,却在新的亲密关系里再次陷入被支配的困境;每次换工作都发誓要摆脱“背锅侠”的命运,可没过多久又成了团队里默默扛下所有的人;甚至连选餐厅、买衣服,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和过去惊人相似的选择...

    2025-08-11 111 0

  • 好文丨“每次安慰朋友,我都想拉黑TA”:如何避免被负能量吞噬

    好文丨“每次安慰朋友,我都想拉黑TA”:如何避免被负能量吞噬

    作者|MOMO字数约:28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01你有这样的朋友吗,每次找你聊天必定是为了大吐苦水,且听不进任何建议。陈文至今还记得小丁第一次开口借钱时的样子——电话那头他声音虚弱,说自己出了车祸,急需钱做手术。陈文心一软,二话不...

    2025-08-04 120 0

  • 科普丨压力值悄悄爆表,你的身体在报警了!

    科普丨压力值悄悄爆表,你的身体在报警了!

    当代生活中,压力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绪反应。根据数据调研,‌76%的中国城镇居民存在心理压力‌,其中34%处于严重压力状态。年轻群体尤为突出,18-24岁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大学生中45.28%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压力导致的失...

    2025-07-24 168 0

  • 好文丨南昌中考成绩卷到700分?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未来……

    好文丨南昌中考成绩卷到700分?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未来……

    最近听身边的家长谈论最多的就是南昌的中考分数线——实在是太高了!重点学校的分数线都在700多分,中考满分才740,700分以上,跟满分也没什么差别。家长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们,读书真是太难了!卷成绩的孩子,无休止的作业、考试排名、补课占据...

    2025-07-15 17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