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故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心理故事 > 正文

科普丨压力值悄悄爆表,你的身体在报警了!

admin 2025-07-24 21 0

白绿色简洁中文Logo (微信公众号封面) (1).png

当代生活中,压力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绪反应。

根据数据调研,‌76%的中国城镇居民存在心理压力‌,其中34%处于严重压力状态。

年轻群体尤为突出,18-24岁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大学生中45.28%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

压力导致的失眠、脱发、抑郁症等健康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甚至催生极端社会事件。

关注睿德心理的朋友们想必对压力已然有所了解,但可能没有具体了解过,压力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压力之所以有慢性和急性之分,主要与压力源的持续状态、人体应激系统的反应机制有关。
从压力源来看,急性压力的压力源是突发、短暂且可明确识别的,如意外事故、临时的重要考试等,这些事件一旦结束,压力源便消失。
而慢性压力的压力源则是长期、稳定存在的,像持续的工作压力、长期的经济困难等,它们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会持续对人产生影响。
从人体应激系统反应来说,当遭遇急性压力时,人体会快速启动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等激素迅速分泌,使身体处于 “战斗或逃跑” 的状态,以应对突发状况。
当压力源消失后,应激系统会很快恢复正常,身体各项机能也随之回归平稳。而面对慢性压力,由于压力源长期存在,人体的应激系统会持续处于激活状态,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不断分泌激素,长期如此会导致系统功能紊乱,无法像应对急性压力那样及时恢复,进而形成慢性压力状态。
简单来讲,就像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急性压力),我们会立刻找地方躲避,雨停后就恢复正常活动;而面对长期的阴雨连绵(慢性压力),我们的生活节奏和身心状态会持续受到影响,难以快速调整。
慢性压力如同潜伏在生活中的 “隐形杀手”,它不像急性压力那样骤然爆发,却会悄悄侵蚀身心健康。
以下 7 个表现,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示:
(1)情绪易失控:明明是小事,却忍不住暴躁易怒,或是突然陷入莫名的焦虑、低落,且情绪波动频繁,难以自我调节。
(2)睡眠质量差:要么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大脑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难以入睡;要么夜间频繁醒来,清晨又过早苏醒,白天则昏昏沉沉、疲惫不堪。
(3)注意力 “出走”:工作或学习时,常常走神发呆,无法集中精力处理任务,记忆力也明显下降,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转眼就忘。
(4)身体总 “报警”:频繁出现头痛、肩颈酸痛、胃肠不适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明确的器质性病变,这些莫名的疼痛或不适其实是身体在 “抗议”。
(5)社交变 “负担”:曾经喜欢的聚会、聊天,如今却觉得力不从心,甚至刻意回避人际交往,只想独自待着,对社交活动提不起兴趣。
(6)食欲异常:要么突然暴饮暴食,尤其偏爱高糖、高脂的食物,试图通过进食缓解压力;要么毫无胃口,吃什么都觉得索然无味,体重也随之出现明显变化。
(7)失去 “快乐感”:对以往热衷的爱好、兴趣变得冷淡,做什么事都觉得没意义、没乐趣,整个人像被 “掏空”,感受不到生活的热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慢性压力呢?
有三个维度可以进行调整: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心理疏导、管理压力源。
具体如下——
调整生活方式:
  • 保持规律的作息,尽量在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避免熬夜,为身体提供稳定的修复和恢复时间。
  • 坚持适度的运动,如每天进行 30 分钟左右的快走、慢跑、瑜伽等,运动能促进身体释放内啡肽,帮助缓解压力。
  • 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进行心理调节:
  • 学会主动倾诉,向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压力,不要将情绪积压在心里。培养积极的心态,尝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避免过度苛责自己。
  • 此外,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练习等方式放松身心,每天花几分钟时间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让思绪平静下来。
管理压力源:
  • 对工作和生活进行合理规划,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避免过度忙碌。
  • 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负担。
  • 如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环境,可尝试与上级沟通调整工作内容或节奏;若是家庭关系等问题,积极沟通解决矛盾,营造和谐的氛围。
  • 同时,培养一项兴趣爱好,如读书、绘画、音乐等,在业余时间投入其中,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
压力是当代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存在,但我们并非只能被动承受。
当你感到疲惫时,记得停下来喘口气 —— 照顾好自己,才能更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v2-075745b0a617a2388e52e613127296d8_720w.jpg

TAGS:

相关推荐

  • 科普丨压力值悄悄爆表,你的身体在报警了!

    科普丨压力值悄悄爆表,你的身体在报警了!

    当代生活中,压力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绪反应。根据数据调研,‌76%的中国城镇居民存在心理压力‌,其中34%处于严重压力状态。年轻群体尤为突出,18-24岁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大学生中45.28%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压力导致的失...

    2025-07-24 21 0

  • 好文丨南昌中考成绩卷到700分?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未来……

    好文丨南昌中考成绩卷到700分?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未来……

    最近听身边的家长谈论最多的就是南昌的中考分数线——实在是太高了!重点学校的分数线都在700多分,中考满分才740,700分以上,跟满分也没什么差别。家长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们,读书真是太难了!卷成绩的孩子,无休止的作业、考试排名、补课占据...

    2025-07-15 60 0

  • 专栏丨 面对同学,甚至好朋友的孤立,四个方法帮你有效应对

    专栏丨 面对同学,甚至好朋友的孤立,四个方法帮你有效应对

    首先希望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记住一件事——正常人不会孤立、排挤别人。然而在校园生活中,被同学甚至好朋友孤立,是一种常见且令人痛苦的经历,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感受,或经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孤立是一种社会拒绝行为,指的是个体被故意排斥在某个...

    2025-07-05 84 0

  • 好文丨识别孩子是否被欺凌,或是欺凌ta人,很重要

    好文丨识别孩子是否被欺凌,或是欺凌ta人,很重要

    “妈妈,我不想上学!” 当孩子突然频繁抗拒上学,家长或许以为是厌学情绪作祟,却可能忽视了背后更严重的校园欺凌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课题组在2020年至2022年针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研显示,53.5%...

    2025-06-30 109 0

  • 专栏丨为什么做心理咨询前要了解心理咨询的流派

    专栏丨为什么做心理咨询前要了解心理咨询的流派

    当我们决定走进心理咨询室,开启自我探索与疗愈之旅时,往往忽视了一个关键的准备工作——了解心理咨询的流派。就像在选择餐厅时,我们会先查看菜系,根据口味偏好决定吃川菜还是粤菜;在选择心理咨询时,了解不同心理咨询流派的特点与风格,是找到最适合...

    2025-06-21 133 0

  • 好文丨请你保持住你的回避吧,臭爸爸

    好文丨请你保持住你的回避吧,臭爸爸

    作者|MOMO全文合计约4000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10年前,当我去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的时候,我和父亲的关系跌入了冰点。那时候,我新婚不过三年,婚姻就出现了危机,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没有办法跟丈夫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他变成一个时常不回家的...

    2025-06-16 14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