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天还是另外一个特殊的日子——世界预防自杀日。心理学家表示,很多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因矛盾和痛苦而向人们发出各种“求救”信号,也就是危险信号,据不完全统计,在自杀死亡者中约80%的人向别人表露过自杀念头。· 数据表明,我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9000万,发病率为4%-8%
自杀前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言行,以下表现可以作为自杀的警示信号:1.曾经情绪一直不好,突然变得很平静,甚至比较高兴了。(已经做了自杀的决定,所以一切烦恼都与他无关了)3.行为上戏剧性的变化,比如一向谨慎的人忽然对什么都不在乎,内向的人突然开朗起来等等。4.冲动的、突发倾向的、失控的行为,比如无故与人争吵,不顾忌的发泄。5.表现出专注于死亡,包括用艺术、诗歌或故事来描绘死亡。7.表现出对未来失去兴趣,回避为未来前途做现实的计划,回避或拒绝讨论生活的意义。10.制订自杀计划并寻求实施自杀的方法,比如获得自杀工具或药片,寻找自杀场所。11.做出最后行为,如突然把个人有价值、有纪念性的物品送人。12.死前会把自己的决定告诉给一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13.深度抑郁症状,如觉得心情非常低落,觉得自己脑子变慢(思维减缓),什么都不想干(言语动作减少)。并不是每一个自杀者都表现出以上所有言行,有的表现的多一些,有的表现的少一些,有的自杀者还可能基本没有什么征兆。出现以上一条或几条表现不一定必然自杀,但会有自杀的可能,需要认真对待。
自杀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念头,自杀者往往在经历绝望后,在孤立无援的时候会选择自杀,似乎在那样的处境下除了结束生命外没有其他选择。然而,这个世界对于有自杀想法的人并不十分温柔,依然有无数的对自杀的误解阻挡着深渊中的人寻求帮助和获得帮助。

误解1 自杀行为离我们很远,只会发生在精神病人身上虽然自杀行为总是被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相联系,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目前据研究表明,80~90%的自杀者符合至少一种精神障碍的诊断。世卫组织精神卫生和物质滥用司科学家亚历山拉·弗莱什曼(Alexandra Fleischmann)博士:“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这相当于每四十秒钟就有一人死亡。实际上超过一半的自杀发生在年龄较轻的人群,也就是低于45岁的人中间。自杀是15至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特别是对于15至19岁的年轻女孩,自杀是第二大死因,这令人非常非常难过。”误解2 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人变得一切正常就说明已经好起来了通常来讲,一个从有自杀想法到实施自杀会经历三个不同的心理阶段:纠结挣扎期,呼救期和平静期。处在挣扎纠结期的人已经想到了自杀这个选择,虽然还没有决定实施与否,但是已经将自杀作为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选择。他们会在死与不死之间徘徊摇摆,内心状态十分纠结,似乎活下去很艰难,但是去死的动力又没那么强。通常来讲,由于还没有做出决定,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只需要一点陪伴一句安慰,轻轻一拉就能拉回来。处在呼救期的人不光想到了自杀,而且已经做出了结束自己生命的选择,但是还没有进行细致的计划和准备。他们处在深深的纠结中,一方面意识到自己可能将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对死亡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也明白自杀意味着什么,但是另一方面对这个世界还有一丝留恋和不舍,对死亡也还有一定的恐惧。处在这个阶段的人会向周围人透露自杀的想法,来看看是否有人关心自己,看看自己对于他人是否像想象中那么可有可无,有没有人愿意提供帮助和支持。这个阶段的人可能已经开始自杀的尝试。当呼救没有人应答,或经过了更多的深思熟虑后,人们可能会进入平静期,在这个阶段的人已经做出了最终的决定,这很可能是一个人在实施自杀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当一个身处逆境想自杀的人在没有经过任何有效的干预和治疗的情况下突然变得一切正常,情绪平静甚至欣快喜悦,很有可能是由于这个人已经不再纠结,下定决心要实施自杀。就像大家都听过的“昨天还好好的,还跟同学出去玩来着,怎么今天就自杀了。”这种时候,自杀和死亡已经不再是值得恐惧的事物,而是一种解脱,一种在权衡利弊深思熟虑后最好的选择。他们会开始着手安排后事,与自己爱的和爱自己的人道别,由于计划好了具体的自杀时间,他们会允许自己享受自己生命最后剩下的时光。处在这个阶段的人,是最难被识别出自杀意图的,不过虽然艰难,但是仍然可以有效的实施干预。因此,当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人突然一切正常起来,有可能他已经进入了平静期,这时候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反而应该细致的反复询问当事人是否真的已经放弃自杀,销毁自杀工具。即使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也应密切关注当事人,让当事人远离一切可以用于自杀的工具和地点,有必要的时候仍可以选择将当事人送往医院由更有经验的医生来判断当事人是否仍有实施自杀的可能。常常声称要自杀的人分为很多种,也会在很多种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但是最为稳妥也是最被广泛接受的方式便是“他说他想自杀我就当他想自杀”。常常声称要自杀符合自杀前三阶段中“呼救期”的特点,他们因为自己生的本能,因为对世界的留恋,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向看起来最值得信任的人呼救。他们可能会找身边的人进行严肃的谈话,也可能只是使用开玩笑的方式不断重复自杀的字眼。他们仍然担心自己的离去会对身边的人造成伤害,所以需要跟周围的人探讨自杀来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可有可无,他们也明白自己需要帮助,所以会通过声称要自杀来试探是否有人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常常声称要自杀的人真的有可能自杀,特别是当小心翼翼组织出来的求救信息被彻底忽视,或被看做是哗众取宠时。当有人告诉你他想自杀,请将这个信息认真对待,因为那代表着他对你深深的信任,愿意将自己生命托付的信任。说出自己想要自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当前这个自杀者总是不被理解且经常被网络舆论广泛攻击的背景下。误解4 与有自杀倾向的人交谈时不能直接讨论自杀问题,因为谈论自杀可能会引发他下决心自杀与他人讨论自杀的问题会得到两种结果,一种是当事人真的没有打算自杀并认为你想多了,还有一种是当事人的确有自杀的想法,与其讨论自杀反倒会使对方有被理解的感觉,可以降低自杀的神秘感。因此这是一种获取信任和评估当事人情绪状态的必要方法,也可以成为进一步阻止自杀挽救当事人的切入点。误解5 如果一个人已经下决心要自杀,他人通常无法制止事实上,由于求生是人的本能之一,所以自杀一定是一个在看似所有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时的最后一个选择。自杀者在正式实施自杀前不论处在什么处境和阶段,都有很大可能被成功的干预挽救,目前也有很多成熟的危机干预手段,可以在个体想要自杀的时候有效安抚当事人并阻止其自杀。因此,当身边的人出现自杀倾向时,请陪伴他,和他一起与自杀意念战斗,并邀请更为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加入队伍。
2、认可他们流露出的情感,不要评判,也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感受。3、询问他们是否想到过自杀。记住,与某人谈论自杀并不会诱发或者触发产生自杀的想法或行为,相反,关注并倾听他人能够减少痛苦,预防自杀。4、让他们相信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并鼓励他们寻找帮助。6、如果你认为他们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去除自杀危险物品,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们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医疗。7、刚刚出现自杀行为(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2、不要忽视一个人表达出来的自杀想法,那表明其即刻自杀的危险性很高。4、不要做出无法保证的承诺,例如一切都会变好的,XXX一定会和你和好的。5、不要否认或忽视他们的感受,试图说服他们立即放弃自杀的想法,或试图让他们感到内疚。你可能不是心理专家,不要求你解决心理危机。作为一般同学、同事或朋友,只要及时发现自杀的可能并通知其法定监护人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就可以了。如果你还有助人的意愿,请多与他沟通交流,多倾听他所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监护人未到之前陪着他,防范可能出现的意外。监护人一般是家人等亲属,作为亲属如果发现有自杀征兆,首先要做到全天候监护,不让危险者离开视线,然后及时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专业机构一般是精神科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正规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多数自杀者有严重抑郁症状,精神科药物治疗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情绪改善了,自杀的风险也会降低。自杀的冲动是有一定时限性的,如果有人陪伴度过令人痛苦的时光,自杀的危险就会降低。谈论自杀并不能导致自杀,反而能降低自杀的神秘感,降低自杀的风险。
自杀,一个都太多了,请把这些危机干预电话转发给有需要的人,你的每一次转发,就是一次生的希望。
全国与地区自杀危机干预热线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电话:800-810-1117
中国心理危机与自杀干预中心救助热线
电话:010-62715275
北京危机干预中心
电话:010-82951332
上海市危机干预中心
电话:021-64383562
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
电话:020-81899120
南京自杀干预中心救助热线
电话:16896123(24小时)
杭州心理研究与干预中心救助热线
电话:(0571)85029595(24小时)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咨询热线
电话:(027)85844666(8:00-21:00)
(027)51826188
深圳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康宁医院)
电话:(0755)25629459
天津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电话:(022)88188858
四川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
电话:(028)87577510/87528604
重庆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
电话:(023)66644499
青岛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自杀干预热线
电话:86669120(8:30-11:00/13:30-16:00)
石家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电话:(0311)6799116
长春市心理援助热线
电话:(0431)86985000(24小时)
(0431)86985333(8:00-16:00)
南京生命求助热线
电话:(025)86528082
湖南省《法制周报》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
电话:(0731)4839110
香港地区生命热线
电话:(+852)23820000
香港地区撒玛利亚热线
电话:(+852)28960000
江西社会心理服务热线
电话:966525

文章参考:新华网、世界卫生组织、果壳网
新冠病毒大流行或导致全球心理健康危机
儿童青少年自杀预防手册
青少年自残,是一种求救信号!
家长们在烦恼什么? 理解孩子的10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