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2025-08-20 54 0
这段时间追《凡人修仙传》系列衍生产作品已经追得不知天地为何物了。今天就想就剧版和动漫版分享一点职场打工人的“修道心得”。
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异世界的奇幻故事,实则映射着现代人在社会洪流中的普遍困境——在角色期待与自我实现之间、在功利追求与心灵需求之间、在快速变化与内在稳定之间的永恒张力。韩立的每一次突破,不仅是修为的提升,更是一次次对"我是谁"这个终极问题的回答。
剧中,韩立和陈师姐从矿洞中逃生出来,当陈师姐迷茫于自己违逆家族的安排做出自己的选择,不知是对是错时,韩立说,“是对,是错,都不重要。我,是我,很重要。”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
在剧中,无论是面对墨大夫的操控、各派势力的拉拢,还是修仙界普遍的价值观念,韩立始终保持着一种令人惊讶的心理距离。他不会因为权威的压力而轻易改变自己的判断,也不会因群体的狂热而放弃独立思考。
这种边界感不是冷漠的疏离,而是一种对"我之为我"的清醒守护。当整个修仙界陷入对力量、长生不老的集体痴迷时,韩立能够退一步思考:"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在修仙等级森严的世界里,"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被简化为"你处于哪个境界"。这种将人异化为等级符号的倾向,与现代社会中将人简化为职位、收入、社会地位的异化机制何其相似。
韩立对抗这种异化的方式颇具启示——他始终坚持"我首先是我自己,其次才是修仙者"。他能够在外界评价与内在价值之间保持平衡,既不否认修仙界规则的存在,又不被这些规则完全定义,展现出罕见的心理弹性。当其他角色为突破境界不择手段时,韩立对底线的坚守不是出于道德教条,而是基于"这样做就不再是我"的自我认知。
这种拒绝被外界节奏裹挟的定力,正是对抗"境界焦虑"的解药。
一、墨大夫夺舍
剧中,要进入修仙大道,需要具备灵根。而墨大夫沉迷于修仙,却是一介凡人,为了获得有灵根的身体,他试图对徒弟韩立夺舍。
当代职场中的"夺舍现象"比修仙界更为隐蔽而普遍。
人们为了适应组织文化、满足社会期待,不得不戴上职业面具,久而久之,真实的自我逐渐被工作角色所覆盖。你可曾想过,如今的你,体内住着多少个灵魂?那些灵魂中,有哪些是真正地属于自己?
韩立面对夺舍威胁时的抗争,象征性地展现了保持自我完整性的艰难与必要。他对墨大夫的反抗不只是求生本能,更是对"我之为我"的坚决捍卫。
二、境界焦虑与信息过剩
当代社会创造了一种奇特的"境界焦虑"——人们像修仙者渴望突破瓶颈一样,疯狂追求职业晋升、财富积累、社会地位。心理学中的"社会时钟"理论指出,每个文化都有一套隐性的年龄期望表,规定着何时该完成教育、结婚、生子、事业有成。
这种无形的压力使现代人陷入与修仙界惊人相似的竞争漩涡:同事如同道友,绩效考核如同修为比拼,社交媒体上的完美人设如同修仙者刻意营造的气场。
韩立在七玄门中的谨慎选择给我们启示——当所有人都急于表现时,他选择先认清自己的真实水平;当同门为争夺资源不择手段时,他保持着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知。
修仙界有各类散修与修仙世家,就如同步入职场有各种自由创业者、大厂和体制内的工作。不同门派有不同功法,每一个各有优劣。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人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功法过剩"困境。各种人生哲学、成功学理论、生活方式建议如同修仙界琳琅满目的功法秘籍,每一本都承诺能带来突破性成长。
积极心理学指出,选择过载会导致决策疲劳和持续的不满感。
韩立面对诸多诱惑时的态度颇具现代意义——他不盲目追求最高级的功法,而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灵根属性的修炼路径。
这种"够用就好"的智慧,暗合了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提出的"选择的悖论":更多选择不一定带来更大自由,反而可能导致焦虑和决策瘫痪。当现代人在无数人生建议中迷失时,韩立的故事提醒我们:成长不是收集最多功法,而是找到与自我本质共振的那一条路。
三、境界突破时的自我整合
首先恭喜动漫版韩立顺利结婴,进入自我整合的人界强者境界~
"心魔劫"作为修仙小说中的常见设定,精准隐喻了现代人面临的心理健康危机。当韩立每次突破大境界时遭遇的内心幻象,与当代人在人生转折点经历的自我怀疑何其相似。
临床心理学发现,抑郁和焦虑往往源于对自我的疏离——我们成为了别人期待的样子,却与真实的自己失去了联系。韩立度过心魔劫的方式颇具启发性:他不是消灭这些幻象,而是通过直面和接纳来整合它们。
这种应对方式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接纳承诺疗法(ACT)不谋而合——不试图消除负面情绪,而是与之和平共处,同时坚持价值导向的行动。当现代人在"自我优化"的压力下不断否定自己的脆弱面时,韩立的经历提醒我们:完整的自我接纳才是真正的突破。
当韩立面对各种诱惑与压力时,他那种近乎固执的自我坚持,恰恰揭示了当代人在社会洪流中最稀缺的心理资源:保持自我的勇气与智慧。
剧中一个深刻的心理隐喻是:修仙界最珍贵的不是功法法宝,而是"本心"。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成年早期到中期的主要任务正是建立稳定的自我认同。韩立每次面临重大选择时——如是否转修更强大的功法、是否加入某个宗门——他的犹豫与权衡本质上都是对"这是否符合我的本质"的追问。
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指出,当行为与真实自我一致时,人会体验到更大的幸福感与生命力。韩立的修仙之路之所以稳健,正是因为他拒绝成为他人期待的投影,而是耐心寻找与自我契合的道路。这种"本心"的守护,使他在力量膨胀的同时避免了人格解体——这一现象在现实中常见于突然获得财富或名声的个体。
《凡人修仙传》最打动人心的或许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法术对决,而是韩立那些微小的自我坚持时刻:当所有人都认为应该杀人夺宝时,他选择更麻烦但无愧于心的方式;当古老传统要求某种牺牲时,他敢于质疑"从来如此,便对么?"。这些选择背后是一种被称为"自我一致性"的心理需求——保持行为与价值观统一的深层渴望。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当外部评价与内在体验之间存在巨大鸿沟时,人会陷入存在性不安。韩立看似"不识时务"的坚持,实则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他宁愿承受外部压力,也不愿承受内在分裂的痛苦。
在这个鼓励人们不断向外寻求认可的时代,《凡人修仙传》以修仙寓言的形式提醒我们:最根本的力量来自于对自我的忠实。韩立的成长历程表明,"我是我"的认知不是静态的拥有,而是动态的实践——需要在每个选择点抵抗简化自我的诱惑,承受不被理解的孤独,甚至付出现实的代价。
心理学研究显示,高自我分化水平的个体往往具有更强的压力应对能力和更满意的人际关系。韩立最终能够走得更远,不是因为他比旁人更聪明或更幸运,而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我是谁"。
当电视剧落幕时,观众记住的可能不是韩立达到了何种境界,而是那个始终如一的坚定眼神——那是一个拒绝成为任何人除了自己的人所特有的光芒。
在现实世界的"修仙"中,我们或许无法移山倒海,但我们可以像韩立一样守护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真理:我是我,很重要。
这种守护不是自私的固步自封,而是对生命独特性的基本尊重,是心理健康最坚实的基石。毕竟,在穿越所有社会角色与期待之后,我们最终需要面对的,始终是那个最原始的提问:"抛开一切,你是谁?"
韩立的答案给了我们启示——我,就是我自己,这已足够重要。
-END-
作者|MOMO全文合计约29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这段时间追《凡人修仙传》系列衍生产作品已经追得不知天地为何物了。今天就想就剧版和动漫版分享一点职场打工人的“修道心得”。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异世界的奇幻故事,实则映射着现代人在社会洪流中的...
2025-08-20 54 0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下定决心远离控制欲强的人,却在新的亲密关系里再次陷入被支配的困境;每次换工作都发誓要摆脱“背锅侠”的命运,可没过多久又成了团队里默默扛下所有的人;甚至连选餐厅、买衣服,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和过去惊人相似的选择...
2025-08-11 89 0
作者|MOMO字数约:28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01你有这样的朋友吗,每次找你聊天必定是为了大吐苦水,且听不进任何建议。陈文至今还记得小丁第一次开口借钱时的样子——电话那头他声音虚弱,说自己出了车祸,急需钱做手术。陈文心一软,二话不...
2025-08-04 104 0
当代生活中,压力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绪反应。根据数据调研,76%的中国城镇居民存在心理压力,其中34%处于严重压力状态。年轻群体尤为突出,18-24岁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大学生中45.28%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压力导致的失...
2025-07-24 157 0
最近听身边的家长谈论最多的就是南昌的中考分数线——实在是太高了!重点学校的分数线都在700多分,中考满分才740,700分以上,跟满分也没什么差别。家长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们,读书真是太难了!卷成绩的孩子,无休止的作业、考试排名、补课占据...
2025-07-15 164 0
首先希望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记住一件事——正常人不会孤立、排挤别人。然而在校园生活中,被同学甚至好朋友孤立,是一种常见且令人痛苦的经历,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感受,或经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孤立是一种社会拒绝行为,指的是个体被故意排斥在某个...
2025-07-05 19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