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故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心理故事 > 正文

科普丨心理现实与否认心理现实

admin 2025-01-18 683 0

点击↑关注 “江西睿德心理

  

在心理学领域,「心理现实」是一个核心概念,指个体内心对于事物理解所遵循的规律或规则,是相对稳定且存在于心理内部的现实 。

尽管它不像楼房、树木等物质实体那样能被直接看到或触摸到,但却真实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情感与行为。

例如:

• 一个经历过创伤的人可能对中性的环境感到威胁,这种感受就是心理现实。

 梦境、想象或对过去的回忆也属于心理现实的一部分。

01

「心理现实」的形成源于多个方面。

其一,源自我们的感官对客观现实的直接感知,经过脑神经的综合处理后转化为记忆信息,成为心理现实的一部分。

例如,当我们看到美丽的花朵,花朵的颜色、形态等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经过加工处理,在我们心中形成关于花朵的美好印象,这便是心理现实的一种体现。

其二,语言文字的接收处理是心理现实的重要来源。

通过阅读书籍、与人交流等方式,我们获取到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这些内容在我们脑海中不断整合、构建,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心理现实 。

然而,心理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认知层面上,「心理现实」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理解事物。

不同的人由于心理现实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可能截然不同。

例如,面对半杯水,有些人会因为看到还有半杯水而感到满足,认为情况还不错;而有些人则只看到空着的那一半,觉得不够,感到焦虑。这种差异源于他们内心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和认知模式不同,也就是心理现实的不同 。

从情感角度来说,「心理现实」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体验。

当现实中的事件与我们的心理现实相符时,我们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如喜悦、满足;反之,当两者相悖时,消极情绪便容易滋生,如失望、愤怒。

例如,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较高的心理预期,认为自己能够轻松完成各项任务。然而,当他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就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挫败 。

在行为方面,「心理现实」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指引。

我们的行为往往是基于内心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而做出的。

比如,一个人认为运动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这种心理现实会促使TA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而如果一个人觉得学习是枯燥乏味且没有意义的,那么TA在学习上可能就会表现出消极怠惰的行为。

02

「心理现实」的概念在精神分析学中尤为重要。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心理现实由无意识冲突、欲望和防御机制塑造,可能与外界事实不符,但仍然主导着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比如,一个孩子可能认为自己对父母的分离负责,这种主观认知可能与客观事实无关,但会深刻影响其心理发展。

因而,否认心理现实在生活中常常如影随形,难以觉察。

「否认心理现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拒绝承认或接受自己内心深处的主观感受、冲突或体验,即使这些体验对其行为和情绪有明显影响。

在精神分析的视角下,这种状态被认为是对内心痛苦、不安或威胁性内容的一种无意识抵抗。                                              

「否认心理现实」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 情感疏离:个体对强烈的情感体验(如悲伤、愤怒)视而不见,表现为冷漠或超然。

• 事实的否认:拒绝承认某些与内心冲突相关的外在事实或事件。
比如:拒绝承认关系中的问题,即使冲突明显存在。

• 自我欺骗:通过扭曲或重新解释自己的内心体验,将其掩盖为更容易接受的形式。

比如:一个人可能否认自己嫉妒他人,而将其解释为“只是对方不够好”。

按照弗洛伊德和其后续发展的理论,否认心理现实是个体保护自我免受痛苦体验的机制之一。

从精神分析视角看「否认心理现实」。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现实中包含许多内在冲突,如无意识的欲望、恐惧或罪疚感。

这些内容可能威胁自我的稳定性,因此个体会通过否认来避免面对这些冲突。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潜意识中对亲密关系存在恐惧,但通过否认这种情感,避免面对其原因。

否认是精神分析理论中常见的防御机制之一,与压抑(repression)和投射(projection)并列。

通过否认,个体可以“取消”某些心理现实的存在,将其从意识中隔离。

比如:一个失去亲人的人可能表现出“他们还活着”的心理现实,以缓解丧失的痛苦。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否认是一种正常现象。比如,孩子可能否认父母的限制以保护自我的独立性。

但如果在成年后仍然习惯性否认心理现实,可能导致与现实的脱节,甚至发展为病理性的心理问题:

A.情感压抑:否认可能导致情感体验无法得到适当表达,累积为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

B.与现实脱节:个体可能逐渐与外部现实失去联系,形成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C.人际关系问题:否认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例如拒绝承认伴侣的需求或问题。

03

那么我们究竟该勇敢地直面真实的「心理现实」呢?
勇敢地迈出自我觉察的第一步,至关重要。
我们要时刻留意自己在面对问题时的情绪反应与行为表现。
当听到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时,是能够冷静反思,还是立刻反驳、拒不接受 。
如果发现自己总是习惯性地逃避问题、拒绝承认,那就需要提高警惕,这可能是否认心理现实在作祟。
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想法和感受,定期回顾,从中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更敏锐地捕捉到否认心理的踪迹 。
接着便是深入探寻问题的根源。
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存在否认心理时,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
是因为害怕失去什么,还是对未知充满恐惧?
积极寻求外界的支持,能为我们打破困境提供强大助力。
与亲朋好友坦诚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扰和担忧,TA们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我们宝贵的建议和支持 。
此外,还能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引导深入探索内心世界,帮助来访逐步面对内在冲突,提供支持性介入。
咨询师通过解读患者的行为和语言,帮助TA们意识到无意识中的否认。来访可能认为自己“完全没问题”,治疗师会帮助他们探索潜在的焦虑或抑郁。
通过与来访的互动,逐渐将被否认的情感或冲突带入意识,促进整合和接纳。
在帮助来访面对痛苦体验时,咨询师也会提供支持,避免直接揭开导致强烈情感崩溃。

04

培养直面现实的勇气,是我们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心理现实,如同隐匿于内心深处的地图,默默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 。而否认心理现实,虽能带来短暂的 “避风港”,却可能在未来引发更大的风暴 。
在生活的漫漫长路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与困境,这些时刻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心理现实 。
只有当我们鼓起勇气,直面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感受,勇于打破否认心理现实的 “壳”,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心理现实,用勇气和智慧去化解生活中的难题,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

v2-075745b0a617a2388e52e613127296d8_720w.jpg


TAGS:

相关推荐

  • 好文丨比意志力更强大的,是你的内心驱动力

    好文丨比意志力更强大的,是你的内心驱动力

    作者|MOMO全文合计约1700字阅读时间约3-4分钟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列好了详细的计划,却总在执行时拖延;减肥、学习、提升技能,刚开始热情满满,没过多久就半途而废;看着别人坚持做一件事时动力十足,自己却总像被抽走了能量,找不到...

    2025-09-01 10 0

  • 好文丨职场人看《凡人修仙传》

    好文丨职场人看《凡人修仙传》

    作者|MOMO全文合计约29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这段时间追《凡人修仙传》系列衍生产作品已经追得不知天地为何物了。今天就想就剧版和动漫版分享一点职场打工人的“修道心得”。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异世界的奇幻故事,实则映射着现代人在社会洪流中的...

    2025-08-20 55 0

  • 科普丨强迫性重复

    科普丨强迫性重复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下定决心远离控制欲强的人,却在新的亲密关系里再次陷入被支配的困境;每次换工作都发誓要摆脱“背锅侠”的命运,可没过多久又成了团队里默默扛下所有的人;甚至连选餐厅、买衣服,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和过去惊人相似的选择...

    2025-08-11 94 0

  • 好文丨“每次安慰朋友,我都想拉黑TA”:如何避免被负能量吞噬

    好文丨“每次安慰朋友,我都想拉黑TA”:如何避免被负能量吞噬

    作者|MOMO字数约:28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01你有这样的朋友吗,每次找你聊天必定是为了大吐苦水,且听不进任何建议。陈文至今还记得小丁第一次开口借钱时的样子——电话那头他声音虚弱,说自己出了车祸,急需钱做手术。陈文心一软,二话不...

    2025-08-04 106 0

  • 科普丨压力值悄悄爆表,你的身体在报警了!

    科普丨压力值悄悄爆表,你的身体在报警了!

    当代生活中,压力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绪反应。根据数据调研,‌76%的中国城镇居民存在心理压力‌,其中34%处于严重压力状态。年轻群体尤为突出,18-24岁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大学生中45.28%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压力导致的失...

    2025-07-24 158 0

  • 好文丨南昌中考成绩卷到700分?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未来……

    好文丨南昌中考成绩卷到700分?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未来……

    最近听身边的家长谈论最多的就是南昌的中考分数线——实在是太高了!重点学校的分数线都在700多分,中考满分才740,700分以上,跟满分也没什么差别。家长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们,读书真是太难了!卷成绩的孩子,无休止的作业、考试排名、补课占据...

    2025-07-15 16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