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故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心理故事 > 正文

乖巧的“假性自我”,是如何成为“抑郁”的温床?

admin 2023-06-02 7487 0


作者 | 郑晓星

编辑 | 方容



01

越乖巧,越绝望



一个小女孩,因为反复出现的自杀念头和自残行为就诊,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障碍”,服用药物治疗没有明显的效果,医生表示很无奈,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北京看看。


小姑娘出生后,由于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长期身体不好,总是处在一种心情非常不好的状态中,无暇顾及家人的存在,小姑娘不敢和爷爷靠近。奶奶经常和爷爷吵架,情绪也不好,但奶奶还是很爱小姑娘的,一直和小姑娘一起睡,照顾小姑娘的饮食起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奶奶是小姑娘最为依恋的对象


事实上,奶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养育者,自己在情绪调节和内在的自我感受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奶奶非常敏感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经常流露出一种被儿女嫌弃的哀怜,奶奶的口头禅是“我死了就不烦你们了”。小姑娘常常处在一种需要反思自己是否不孝、没有良心、太过于无情的罪疚感中,她的委屈和愤怒还没来及表达就被这种自我谴责的不安所替代


由于和爷爷关系不好,小姑娘成了奶奶情感倾诉的对象,奶奶会把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和苦楚一股脑地倒给小姑娘,奶奶告诉小姑娘,虽然自己婚姻如此不幸,子女如此不孝,但她还是全心全意地为了小姑娘操劳。奶奶总是和小姑娘强调,她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小姑娘的人。她不允许小姑娘有任何不好的情绪,在小姑娘做得不好的时候,奶奶也会打骂小姑娘。于是渐渐地,小姑娘发展出了一个乐观、开朗、外向、善于开解他人的“假性自我”。


小姑娘在自己最为压抑最为难受的时候,白天要在学校扮演同学的知心伙伴,回到家要做奶奶的乖巧孙女,所有的痛苦只能积压到晚上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哭还得偷偷地哭,不能让奶奶听到。因为每次小姑娘哭了,奶奶就会怒斥:是我死了吗?你哭啥哭?


小姑娘有时候在奶奶心情好的时候和奶奶聊天,跟奶奶说:如果我能够穿越回我出生时,我一定会把那个时候的我掐死。奶奶对于小姑娘所表达的抑郁的感受和想死的念头非常忌讳,总是迅速否定小姑娘的倾诉,不让小姑娘去谈这样的话题,非常坚定地告诉小姑娘:小孩子哪里会有什么抑郁,所有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学习或者做点事转移一下注意力就好了。小姑娘如果坚持自己可能抑郁了,想看一看医生,奶奶就会暴怒:你为什么这么不懂事?你非要这样折磨我吗?难道你是想逼死我吗?小姑娘只好强装笑颜安慰奶奶自己开玩笑的。



2年前,小姑娘的爸爸妈妈回到了爷爷奶奶居住的城市,这个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弟弟。小姑娘有时候会被接回到自己家里,父母给她安排了一个独立的房间,弟弟和爸爸妈妈一起睡。爸爸脾气暴躁,经常在过问小姑娘的学业时打骂小姑娘,妈妈比较温和,但妈妈会在小姑娘和弟弟起冲突时指责小姑娘没有一个姐姐该有的样子


小姑娘原先以为回到自己家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不要处在对奶奶很矛盾的情感中,可是情况更加得令人绝望,在自己家里还不如在奶奶家,于是小姑娘不得不选择大部分时间还是住在奶奶家。


爸爸妈妈从未觉察过小姑娘的情绪,一直以为小姑娘习惯了和奶奶生活,妈妈甚至因为小姑娘坚持要和奶奶住在一起伤心地表达过,小姑娘在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惩罚她妈妈小时候没有陪伴小姑娘,更爱奶奶而不爱她这个妈妈了


这个小姑娘对于是否治疗自己的抑郁情绪持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她已经不再对生活抱以任何希望,如果能够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死掉她觉得会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她描述自己和班上所有的同学都是朋友,她总是帮助同学排忧解难,但只要不待在一起,她就不会想着和同学联系,尽管她可以和同学玩得很融洽,但她内心始终处于一种孤独的感受中。她既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也觉得生活没有价值,一切都是虚无的。所有人都觉得她坚强,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心里有着一个无比脆弱的自我。


虽然这个小姑娘后来愿意继续接受心理治疗,可是父母以路途遥远、经济不宽裕为由,让小姑娘尝试自己调节一下。小姑娘接受了父母的建议,她的眼神再一次变得空洞且疏远


众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母亲(这里的母亲泛指孩子的主要照顾者或者说孩子的第一依恋对象)的养育质量对个体的自我感知和幸福感具有明显的影响。


孩子在心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被迫去关注母亲的心理状态时所发展出来的“虚假自我”,导致了内心中时时出现情感疏远和无价值感,这是抑郁症患者很难摆脱的症状,也是温尼科特所称的“精神病性”或内源性的抑郁,区别于“反应性”抑郁经由某些可以追溯的事件引发的抑郁的特点,“精神病性”或内源性抑郁没有直接可见的外在原因,可以理解为患者自我感知中根本性的脆弱反应。




02

“自我”,是如何一步步消失的?



心理学家Green提出了“死去的母亲”的幻想——内在的母亲在心理上而不是在物理现实上“死去了”或毫无反应,这对患者自身的活力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包括了与“自我运作”的可能性有关的存在焦虑,也包括了与身体完整性有关的焦虑。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他先让一位母亲和孩子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然后让母亲再换成一个没有表情的脸,无论孩子怎样做,母亲都一直面无表情。


实验开始,母亲变得面无表情。孩子马上感到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吸引母亲的注意。




孩子一直尝试让母亲与自己互动,但是母亲仍然面无表情。




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




在母亲对孩子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通过对孩子的生理指标监测显示,孩子的心跳加速,体内反映压力水平的皮质醇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影响大脑关键部位细胞的生长。


相较于这种“面无表情”,否定孩子感受的回应同样对孩子自我感知的发展也具有毁灭性的影响。如同此前所说的小姑娘的奶奶的回应,小姑娘所有的感受在奶奶那里都是不应该存在的,甚至是有罪的。这种否定型回应无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可能造成孩子低自尊,甚至导致孩子内向、缺乏自信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得到足够且及时有效的回应,就会产生“存在焦虑”。也就是说经常得不到父母回应的孩子,会产生巨大的虚无感,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自我认同感支离破碎


这种生存焦虑在很多儿童抑郁患者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下,抑郁症患者可能会极端地感到,他们的情况是毫无希望的,而他们的生活也是毫无意义的。他们被内在的恐惧所占据,没有什么可以帮助他们生活下去。他们的内在仿佛已经死去而且生命力无法恢复。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几乎没有任何有效或可能产生影响的方法,而现实的愤怒感觉的出现是复原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所以,养育一个乖巧的孩子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当孩子过于乖巧的时候,我们需要去觉察在孩子可能在以一种怎样绝望的方式去抵御失去自我身份的恐惧。




本文来源公众号:晓星心理医生

编辑:方容



TAGS:

相关推荐

  • 原创丨人为什么会一边痛苦一边拖延?

    原创丨人为什么会一边痛苦一边拖延?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作者|万宜全文合计约2174字阅读时间约5-7分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事实工作告诉我们:开头难,中间难,结尾也难。所以当我们面对难题时,难免左右踌躇,自发地启动了「拖延大法」。「拖延」一时爽,事后ddl...

    2024-04-20 38 0

  • 原创丨#女子高空抛子#谈女性心理健康:从社会支持到自我成长

    原创丨#女子高空抛子#谈女性心理健康:从社会支持到自我成长

    作者|五千度灰全文合计约2174字阅读时间约5-7分钟想必大家都关注到近日一则骇人的新闻#女子高空抛子#,当下讨论被聚焦在了女子精神问题上。对此,笔者想先申明自己的个人立场:无论是谁,男性或女性、老人或孩子,个人的不幸与个体疾病都不能成...

    2024-04-09 124 0

  • 原创丨《热辣滚烫》生命只活一次

    原创丨《热辣滚烫》生命只活一次

    嗨,春节假期已经走向尾声,这个假期你过得怎么样?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自宣发期到现在依旧备受争议的电影——《热辣滚烫》。当然,我们并不纠结于电影的争议点,而是将目光聚焦在电影主角乐莹,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聊一聊《热辣滚烫》的英文片名YOLO——你只...

    2024-03-17 170 0

  • 原创丨成熟的爱,要在灵魂中怀着尊重与歉意

    原创丨成熟的爱,要在灵魂中怀着尊重与歉意

    作者|熊丹成全文合计约2800字阅读时间约8-10分钟上海女教师出轨16岁高中生的新闻已被传播得人尽皆知。我想不站在道德审判的角度,单从「爱的本质」出发,表达我的立场:我反对校园师生恋。原因很简单,在我看来,那不是成熟健康的爱。1.青少...

    2024-03-17 170 0

  • 原创丨叮!一份《2024年躺平实用指南》请注意查收

    原创丨叮!一份《2024年躺平实用指南》请注意查收

    嗨,这是一份《2024年躺平实用指南》。不知道此刻因着标题而打开本篇文章的你,面对即将到来的2024,有什么样的想法?是真的准备狠狠躺平?还是因为卷不动了只能躺下?对于2023年,我想许多人的感受是每天犹如站在巨大的十字路口间,日子匆匆碌碌...

    2024-01-24 374 0

  • 原创丨叮!一份《2024年躺平实用指南》请注意查收

    原创丨叮!一份《2024年躺平实用指南》请注意查收

    点击↑关注 “江西睿德心理”嗨,这是一份《2024年躺平实用指南》。不知道此刻因着标题而打开本篇文章的你,面对即将到来的2024,有什么样的想法?是真的准备狠狠躺平?还是因为卷不动了只能躺下?对于2023年,我想许多人的感受是每天...

    2023-12-31 6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