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故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心理故事 > 正文

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admin 2021-10-11 2188 0

微信图片_20211011110033.jpg

作者 | 杨芳芳

编辑 | 晓睿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这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小时候看影视作品,不到十分钟就急于想要知道,并且也很快可以获得答案的一个问题。

仿佛只有分清好人和坏人才能安心继续看下去,并且剧情也很配合孩子的需求:好人和坏人总是里外合一的,好人都是帅哥俊男靓女,坏人一个个都贼眉鼠眼尖嘴猴腮。
当年葛优在《不见不散》演绎暖男时,还让很多人不适应。

微信图片_20211011110217.jpg

这几乎是过去,现在,大多数影视作品一直延续到特色:角色性格好坏分明,里面总是有个极坏的坏人和极好的好人。好人放个屁都是香的,坏人的笑都是藏刀的。
而且好人总是有好报的,死了是牺牲,让人忧伤半年,坏人则永远不得善终,快得人心。

远至给无数八零后九零后造成童年阴影的“容嬷嬷”,还有这个妃,那个后……近代的“绿茶婊”“海王”渣男……编剧都有办法让他们不得善终。
可是,现实生活并没有统一的剧本。

小時候好讀歷史是为了区辨好人和坏人,敌军和友军,整个世界都充满阶级斗争,而我们仿佛被外部恐怖势力包围着,国军是大坏蛋,他们都逃到了宝岛台湾,那里都是坏人,西方势力每日虎视眈眈盯着我大中国,随时随地都会打响一场上甘岭战役,日本鬼子更是恶魔一般的可怕可恨,他们所到之处都将生灵涂炭,

这些带着好坏立场的历史书帮助我们将世界分成了黑白两道,你死我活的冲突被根植于心。

直至今天,即使我们知道了大多人事并非是“非黑即白”的,人性的复杂性远远无法以简单的好坏,善恶,对错来界定。但,根深蒂固的激烈冲突引发的恐惧强有力地驱使无意识第一时间要使用“分裂”的方式防卫自己。

那个时候,不知道描述历史的方式更应该使用灰色笔触才能更接近真实。而所谓的真实终是人性在历史事件里的显现。

去年艰难上映的《八佰》久久无法通过的缘由或许不在历史观,而在人性观。
好在有导演最后仅存的倔强,让我们还可以看见那面模糊的旗帜在战火中飘摇,可以从两军对峙下还可以淡淡一窥不同阵营下领军的无奈和斗志。

人性是不只有善与恶的。

微信图片_20211011110143.jpg

即便自私猥琐的老算盘也有善意和同情心。
为日军提供信息和向西方势力卖消息的方记者也会冲进战场为战士们拍照留影,会冒死爬回去捡烈士的遗物。

这些不是剧情的反转,也不会因恨而生的勇气,而是赤裸裸的人性。

要从过去一分为二,你死我亡的历史观得以转变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分裂地看待一件事情会减少我们内心冲突带来的焦灼感,接受一个坏人也是有情感的,或者接受一个好人也有自私的面向,这并不容易。

例如,当我们发现国军内部也有英雄为解放新中国做出过贡献时,这个连想都没想过的存在会让人质疑一切,有可能会一下从左到右,这是很可怕的,因此我们常常启用“分裂”防卫自己。

微信图片_20211011110115.jpg

克莱因提出“分裂”(splitting)一词来说明客体表象可被分裂为“好的客体”和“坏的客体”。例如,孩子会在他的心智中,将妈妈分裂为两个不同的人,一个是他所恨恶的、坏的、令人挫折的妈妈;另一个是他所爱的、好的、满足的妈妈。
 
孩子在内心世界中将好妈妈和坏妈妈区分开来,目的是免于体验到对母亲的冲突感觉,这种好与坏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矛盾感受和情绪会淹没婴儿的自我,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分裂,是想让这两种对立和相反的东西不见面,所以才要把他们分成两半,放在两个极端,只感受或承认一边,要么是好,要么是坏。

我们为什么需要这样?因为婴儿的自我还不具有整合功能,两种对立的体验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会令人焦虑而不安。如同我们常常经验的“爱恨交织”的纠缠与焦灼。只要一种完完全全的“爱”或“恨”,这是让婴儿在强烈的情绪经验里得以存活下来的方式。
即使成年人,在面对强烈的情感纠葛的时候,也常常需要这种方式。 
当内在的婴儿式焦虑占据心智时,会让成人失去思考的能力,变得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答案:谁对谁错?谁好谁坏?

历史都是虚构的,小说才是事实。

强推《冰与火之歌》,其中的每个人物令人好坏难辨,那个丑陋的大头侏儒,善良好色,卑鄙智慧;小拇指险诈,狠毒而深情,瑟曦的无情与脆弱,在我们的文化里似乎很难如此整合人性的多面。
我们总是会说“相由心生”,但又矛盾地自辩“人不可貌相”,但,这就是人,人性本该如此。
或许观看并理解接近人性的影视作品也会帮助我们整合分裂的心智。


微信图片_20211011110033.jpg


end/

作者 | 杨芳芳

编辑 | 晓睿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微信图片_20211011105902.jpg

杨芳芳

江西睿德心理创始人

专职心理咨询师




图片

咨询经验

3800+小时

图片

咨询方式

面对面/视频

图片

咨询费用

500元/次




职称/资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证号:1114000008200249)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助理心理师

(ZX-19-152)




从业年限


10年




个人介绍


我是一名私人执业心理咨询师,2011年至今从事心理咨询临床工作,2016年创办江西睿德心理咨询中心。


精神分析-动力性心理咨询不是矫正式行为训练,也不是一个把你变成成功者的学习; 


它是自我探索的过程,咨询师陪同你一起走进未知的内心深处,会需要一些好奇心和面对未知的勇气。


我相信你是因为正经历生活中的困境并且使用了各种方式尝试失败才选择心理咨询的专业帮助; 


我也理解,陷入这些困境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 


困难的是,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和方向。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你如此失控,或者如此害怕失控,也许这是动力性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你一起了解的。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江西睿德心理

招募心理学传播者、征稿



TAGS:

相关推荐

  • 原创丨女性怎样从假性独立到真正的成熟

    原创丨女性怎样从假性独立到真正的成熟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作者| 鸳鸯奶咖字数约:3000字阅读时间约:6-8分钟前段时间,我去看《好东西》,电影风格轻松幽默、兼蓄温暖,没有苦大仇深,没有男女对立,只是极尽生活化地描摹了上海大都市里生活着的两个平凡而又独特的...

    2025-01-04 75 0

  • 科普丨自我效能感:激发内在潜能的关键密码

    科普丨自我效能感:激发内在潜能的关键密码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在生活中,你是否曾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产生怀疑?或者,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些人,他们似乎总是充满信心地迎接各种挑战,相信自己能够达成目标?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自我效能感。它如同我们内...

    2024-12-27 167 0

  • 想要2025年过得好,先停止你的灾难化想象

    想要2025年过得好,先停止你的灾难化想象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年末将至,有多少人并没有迎接新年喜气,反而愁云惨淡,心有惶惶?陷入“被裁员”的惊惧之中,更害怕“再也找不到工作”。如果有这样担忧的朋友,请此刻先放下手机,认真思考一下——真的会找不到工作吗?还是找不到好一点的工作...

    2024-12-21 176 0

  • 科普丨出现这些症状,说明你该休息了

    科普丨出现这些症状,说明你该休息了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很多人都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运转。身体和心理都在默默承受着压力,有时甚至发出警报,而我们却未曾察觉。其实,有很多症状在“告诉”你:你已经太累了,是时候该停下来,关注一下自己的身心状态了...

    2024-12-13 224 0

  • 读书笔记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读书笔记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本期推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推荐指数:★★★★★推荐语:作品通过蛤蟆先生的故事,生动演绎了心理咨询的过...

    2024-12-06 201 0

  • 科普丨理解与应对投射性认同: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解析

    科普丨理解与应对投射性认同: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解析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自己或他人似乎将某些特质、情感或动机强加于他人身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投射性认同”。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和自...

    2024-11-29 28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