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2022-04-29 2234 0
1
使用不同的语言时
人的心理状态和人格水平是不同的
小友曾静好有一次跟我说,她发现使用不同的语言,人的心理状态和人格水平是很不同的。我表示赞同,补充道:我很久就观察到,我在分别讲武汉话,普通话和英文的时候分别体现出本我、自我、超我的不同水平。
我说武汉话时,就离本我更近一些,譬如我超级会用武汉话骂人,言简意赅,效果奇佳;写作时我更喜欢用武汉话打腹稿,因为更接近本能,所以更有创造性更有趣。
说普通话的我则是我的自我水平,所以虽然普通话的脏话我都知道,但说起来并不流畅,而把武汉话的那些句子转用普通话说呢,大打折扣,不如不用;我准备课件课纲时,会用普通话和自己对话,因为要考虑听众如何接受。
而说英文时,那就千真万确是超我水平了。因为不是母语,出口之前思考的过程变得谨慎,需要审查思量,而很难脱口而出。又因为用英文受学术训练的缘故,我的口语基本都是在研讨会,学术会议中练就的,很容易蹦出比较艰深的词汇。所以常常会出现我和uber司机聊天,对方听不懂的状况。
2
脏话
不一定代表攻击和逻辑性
而只是一种标点符号
我生于武汉市井之间。
我一直觉得武汉是一座攻击性很强的城市,方言中脏话多,而人们又很爱用脏话来表达自己不一定那么强烈的情绪。
街坊邻居动辄爆粗口,是很常见的。而且武汉人特别喜欢在公交车上吵架,进而动手。我从上小学开始天天坐公交车上学,常常目睹车上两个人甚至两队人破口大骂的情境。
所以我父母虽然都还算文明,不过我依然算是在说脏话的环境里面耳濡目染。
武汉人对脏话的热爱和依赖,有时候甚至到了不讲逻辑的地步。
我记得我有一次上学路上,亲耳听到一个妈妈骂她姑娘,一口一个“”biao子养的”。我那时年纪虽幼,逻辑却不差,心想,你骂她是“biao子养的”,言下之意不就是说自己是“biao子”吗?骂孩子把自己都捎进去。深恨自己不能挺身而出,教那个姑娘,你妈都把话柄递你手里了,怼回去啊。
我有个男同学,和我一样生于武汉长于武汉,是个看起来很斯文文明的人。他和我对话从来都说普通话。这让我很奇怪。直到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听到他和别人用武汉话讲电话,满嘴污言秽语。他并不是和对方吵架,就是正常说事。这就让我恍然大悟,他讲武汉话时是把脏话当标点用的。
3
脏话,可以释放攻击性
是不讲逻辑和理性的
方言似乎更接近我们的本能。
使用方言时,情感体验更畅通无阻,对细微情绪的捕捉更精准,情绪的释放也更不受压抑,表达起来痛快淋漓。
人民使用方言释放攻击性,就像上文那个妈妈一样是不讲逻辑的,因为本能哪有逻辑和理性可言。
我有个朋友和婆婆吵架,婆婆怼她,“亏你还是个博士,就这种素质”。朋友一时为之语塞,还击无力。问题是她其实没有讲脏话,只是试图和婆婆据理力争。这样说来,博士不仅仅是个学位,还是又一重超我。
但我想,还有一个原因:河北媳妇和广东婆婆吵架,只能使用普通话,也影响了她的战斗力。
4
脏话
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类似于字体加粗)
其实英文是一门很脏的语言,有非常丰富地用来骂人的话。英国人的国骂是fxxk off。我导师Andrew做公开演讲和学术报告的时候也会用到"fxxk",此处"fxxk"起到强调作用,类似文稿中的字体加粗。让听众于会心一笑之余,了解此处是他认真强调的地方。和我前面说的男同学,用武汉话中的脏话为标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那些“教授”,“某某学会创始人/主席”,“美国民主党/英国工党顾问”等等一系列高大上的头衔似乎没有为他的超我加码,起到约束他那强烈的攻击性的作用。我觉得这和他的母语是英语,而他小时候又厮混于伦敦犹太市井间,青年时则参加各种激进运动,恨不能把"fxxk off"纹在身上有高度相关。
这一点我就做不到。倒不是我不好意思说这个词,而是因为并非母语,如果我在正式发表讲话的时候刻意用"fxxk"来强调,显得极其矫揉造作,反而削弱了表达的严肃性。
这倒不一定和性别相关,因为我认识的英国女性学者,也有讲话很彪悍的,和我讲武汉话时的风范差不多。
5
飙脏话,爽!
释放本能的爽!
私以为,
人人骨子里爱说脏话。
说脏话有释放本能的爽感。
我记得读高中时有一次教英语的黄老师给我们示范了一下他所了解的英文中的脏话,说起来那叫滔滔不绝,弄得大家都很兴奋,听得无比专心。可惜高考不考这些,不然我们的英文平均分可以再上一个台阶。而我认识的一个英国律师,曾在香港生活过数年。我告诉他我懂一点粤语,结果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会说粤语里面所有的脏话。
虽然使用第二语言,或多或少对我们能否自如地用这种方式释放本能带来诸多限制,但不表示我们对其它语言里的脏话不感兴趣,就好像要释放本能的冲动无处不在一样。本我总是试图突破自我给它设定的界限。
6
肆无忌惮地飙脏话
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但是肆无忌惮地飚脏话其实带来很多问题。
本能是需要加以约束的,正如情绪需要被管理。
这不仅仅是为了社会的和谐,也是为了个人的心理健康。
且不说很多情况下,骂人会激起对方激烈的回击,让冲突升级,就算是为了泄愤只骂给自己听,很多情况下破口大骂也并不能缓解情绪,反而会让情绪升级。
委屈者更委屈,
愤怒者更愤怒。
情绪的爆发引爆了更多情绪,直到人完全被情绪吞没。
这在很多网络骂战中很常见,骂脏话,人身攻击等等阻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可能,彼此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说自话,越想越气。即便把对方骂消失,那些被因激惹而翻涌如巨浪的情绪也难以消解。
荣格一直强调单纯的宣泄,带不来疗愈。
而我则认为,放纵于仅满足本能的人生,是难以有真正愉悦的体验的。
7
脏话和好笑
似乎本来就有着某种联系
弗洛伊德说幽默的内核是性与攻击。
而脏话中很多语句则是用性表达攻击。
脏话和好笑似乎本来就有着某种联系。
正如人们听到刚会说话的幼儿迸出第一句脏话,总会情不自禁地发笑一样。
有创意的脏话,正如有创造性的攻击,
必须要通过幽默来升华。
用笑声来包裹攻击性,
以缓解其给人们带来的伤痛。
正如用套上刀鞘的匕首戳人,会有点疼,把皮肤弄得发红,足以让人警醒却不至于刺痛。而太疼的时候,人就停止思考了。他要么回击,要么逃跑,交流至此中断。
最后讲一个有脏话的段子:
很多年前,我看电视里访问一个立志于要服务重度自闭症孩子的老师,她志气满满地说,要教这些孩子“自尊自爱自强”。虽然背后的动机可能出于好心,但这样一个抽象而不立足于解决他们现实困境的目标,既是对自闭症本身机制的不了解,也对自闭症孩子,他们的家庭,以及和他们工作的人的不公平。
我很愤怒地说,“胡说八道,怎么教这些有社交困难人际障碍的孩子‘自尊自爱自强’嘛?人家缺的是这个吗?”,这时我身边有人缓缓说道,“她可以教他们,当人家骂‘你这个傻子’时,你就回答,‘你妈X’,是为‘自尊自爱自强’。” 令人绝倒!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
推荐你看 0-2岁婴儿心理问&答: 3-6岁儿童心理问&答: 7-16岁儿童青少年心理问&答: 5岁以下孩子-性教育问&答: 预约登记表 地址:南京东路898号 中信医药谷(百度地图搜索) 邮箱:1800021418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