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2020-06-16 2408 0
孩子说谎很常见,甚至有时常常伴随着笑声,就比如下面发生的这个片段,孩子拿了妈妈的手机,妈妈问孩子“你拿了我的手机嘛?”孩子拿着妈妈的手机笑着回答“没有噢”,妈妈再问,孩子再答......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对1200名2—17岁的儿童及少年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无论性别和何种母语——
两岁孩子中,20%会说谎;三岁的孩子中,说谎的人数占50%;四岁的孩子超过80%都有说谎现象。年龄越大比例越高。
一、孩子说谎的原因
据专家统计,儿童说谎话,67%是由于畏惧和怕嘲笑引起的,10%与儿童的想象、夸张有关,只有20%的孩子是故意说谎。所以,面对孩子的谎言,家长不必着急,
而应冷静分析孩子说谎背后的理由,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
年幼的孩子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现实检验能力,他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
比如过家家中角色扮演,就是孩子幻想出来的。有的孩子声称自己看见了大怪物,有的孩子觉得自己是某个国家的王子/公主。
2.“为了引起注意”
孩子有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存在的特性,如果在孩子的经历中,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关切,孩子就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3.“父母的教育不当”
孩子天然地会倾向于认同父母,年龄越小的孩子,认同越不受道德影响。因此,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说了谎,孩子会很容易复制父母的行为。
4.“容易受别人的暗示”
例如:“你是不是把玻璃弹子吞进肚子里去了?”这种暗示性的提问,很多孩子会回答:“是。”如果你耐心些问孩子:“弹子哪里去了?”孩子会指着桌子底下告诉你:“弹子滚进桌子底下去了。”
5.“为了达成某种愿望”
有时,小孩子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孩子心里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的说谎。
6.“为了逃避某些事”
有时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上学,就会说:“我肚子痛。”孩子的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而滥施惩罚就是造成恐惧心理从而导致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家长可以怎么做
温尼科特认为,孩子有先天的道德感,如果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只需要耐心等待孩子表现出相应的征兆,再将准备好的一些准则介绍给孩子。强行的灌输会不利于孩子真实道德感的发展。以下做法可帮助家长处理孩子说谎问题:
关爱、接纳代替严厉责罚:过度严厉的责罚有时并无法消除孩子的说谎行为,反而有可能使孩子因为害怕被惩罚而继续说谎,告诉孩子:“即使犯错,也有改过机会,你仍是爸妈心中的宝贝,”让孩子放心的表达自己行为背后的想法与需要。
了解并反应孩子内心感受:孩子犯错后,心里难免会忐忑不安、害怕被大人责备,如果父母再加以责备,以自己的价值观批判孩子的行为,孩子可能更不敢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父母若能设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加以同理与反映,例如:“你很担心爸爸妈妈发现你做了这样的事,也害怕爸爸妈妈会处罚你,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能不能告诉爸爸妈妈……”当孩子的内心能被父母听懂,自然也会比较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觉和想法,父母也才能从中推敲出孩子说谎背后的原因。
平时多给予孩子注意与关心:有时候孩子说谎是因为学业成就或行为表现不如人而感到自卑,所以借由说谎来满足自己,或得到他人的赞赏;父母平时过于忙碌而忽略孩子,或是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孩子过于偏心,孩子也可能用就说谎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获得赞美。如果父母平时能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亲近,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有价值的,将有助于提升孩子自信心,也能减少孩子以说谎来得到父母注意的情形。
找到比说谎更好的解决方法:在处理孩子说谎的行为时,适度的教育是必要的。有时候孩子会因为犯了错、或面对不知如何处理的事情时,担心东窗事发后父母亲的反应,而选择说谎。
父母若能理解孩子这样的感觉,以温和、包容的太度与孩子一起思考讨论,找出比说谎更好的问题解决方式。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往后在面对问题时,更能勇敢地去面对;同时也让孩子不会因为害怕父母的反应,而以说谎来保护自己。
善用绘本故事作为教育的媒介:文字简短、附有插图的绘本有时比刻板僵硬的说教更能贴近孩子的心,父母可以适时地选择一些绘本故事来引导孩子:例如绘本《说谎虫》能让孩子从中体会:说了一个谎,就得用更多的谎话去圆,其实是更苦的。而《谎言小精灵》则是借由可受温馨的图文,让孩子体会主角说谎时内心时的不安与挣扎,到最后终于勇于承认自已弄坏了珍珠项琏,而感到如释重负,这反映出孩子说谎时可能会有的心情,也能帮助孩子了解,与其逃避,不如勇于面对错误!
避免在育儿的过程中言行不一致:比如,不喜欢接待来访人,就教孩子说“如果某人来找我,就说我不在”;或是做了不愿让配偶知道的事,也对孩子说“别让你妈知道”;还有的家长说到做不到,给孩子空口许诺等。
帮助孩子区分想象和真实:心理学家研究发现,6岁的孩子只有大约18%的人能够区别真实和想象,而9岁的孩子中有90%能够理解故事是编的还是真实的,在11-12岁开始从新的角度理解诚实的问题,也就是说,孩子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理解:“谎言”和“诚实”是怎么回事的。因此,家长在孩子幼时就要开始帮助他们学会分辨什么是假装的,什么是真实的。例如,做游戏时,家长扮成大灰狼,孩子觉得害怕,这时可以跟他解释什么是“假装”的。稍大年龄的孩子,则可以针对科幻电影,童话故事、戏剧中的人物和孩子讨论事实与虚构的区别。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说谎往往情有可原,但说谎绝不是一个可以被鼔励的行为,父母要为孩子说明白:说谎不是一个满足需求的适当方式,以后如果有任何需要,可以直接告诉爸妈,而不是以说谎来达到目的。此外还可与孩子约法三章,如果之后孩子犯了错或违反约定,爸妈不会打他、骂他,但是会给予其他替代性的处罚,例如看电视时间减少、不能吃点心,让孩子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年末将至,有多少人并没有迎接新年喜气,反而愁云惨淡,心有惶惶?陷入“被裁员”的惊惧之中,更害怕“再也找不到工作”。如果有这样担忧的朋友,请此刻先放下手机,认真思考一下——真的会找不到工作吗?还是找不到好一点的工作...
2024-12-21 47 0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很多人都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运转。身体和心理都在默默承受着压力,有时甚至发出警报,而我们却未曾察觉。其实,有很多症状在“告诉”你:你已经太累了,是时候该停下来,关注一下自己的身心状态了...
2024-12-13 142 0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本期推荐《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推荐指数:★★★★★推荐语:作品通过蛤蟆先生的故事,生动演绎了心理咨询的过...
2024-12-06 137 0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自己或他人似乎将某些特质、情感或动机强加于他人身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投射性认同”。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和自...
2024-11-29 205 0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整理者:方容男人和女人对外遇有不同的反应,具有典型的性别特征。通常来讲,在外遇事件暴露后,女人更倾向于重建婚姻关系,维系旧情;男人则可能更倾向于结束婚姻关系,另觅新欢。女人更容易陷入伤心痛苦、低迷消沉的情绪中,并...
2024-11-16 178 0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选择多样的时代,过度思考似乎成了许多人的常态。我们不断地在脑海中模拟各种可能性,试图找到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往往却陷入了无尽的循环之中。这种看似追求完美的行为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问题和挑...
2024-11-09 187 0